通货膨胀国家应对策略 ,薪族如何在通货膨胀下谋生存
2019/9/7 7:17:31
有研究表明,今后的世界经济,将进入到高油价、高粮价的时代。这与其说是一种通货膨胀的现象,更可以认为是资源类商品短缺在市场价格方面的反映。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局面是,国内引发通货膨胀的因素尚未得到根本的消除,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又已逼近,因此,我们必须用更为宽广的视野、更加多样化的手段,采取更加综合性的措施来加以应对。
通货膨胀时应对国家策略
(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4)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除了控制需求,增加供给、调整结构之外,还有一些诸如限价、减税、指数化等其他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总之,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根据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对症下药。这种对症下药,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原因分析一一对应,也不能机械僵化地照搬别人或自己以往的经验。而且对症下药也要以某一方案为主或优先,同时结合其他治理方案综合进行。也就是说,治理通货膨胀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治理方案相互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中央政府既是通货膨胀的始作俑者,同时还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主体。治理通货膨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里只是简单地措施罗列出来。
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所以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数量型的政策工具是存款准备金率和价格型工具是利率,可以遏制通胀。
2、紧缩政策:指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和银行信贷达到收缩货币供给量以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和方法。紧缩财政支出的措施主要有削减财政支出、增加赋税;紧缩货币政策的措施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3、供给政策:指通过发展生产,增加社会总供给,以弥补供需缺口,从而解决通货膨胀的措施和方法。供给政策运用的措施一般有:降低所得税、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和调整产业结构等。
4、控制物价和工资:指由政府采取限制物价和工资上升的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的过猛势头。但不宜长久使用。
5、币制改革:当通货膨胀已达到恶性程度,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应该是实行币制改革。历史上曾采用过的币制改革方法有废弃、恢复和减值三种
工薪族如何应对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产生
轻而易举地获取了400亿美元,掠夺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今天中国老百姓如何面对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呢?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一、资产泡沫化与就业率的提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资产泡沫化的形成。
资产泡沫化来源于财政政策所推高的流动性,外部流动的热钱和国内用于炒作的民间资本。过于充沛的流动性并没有达到拉动民间的消费支撑的预期目的,因而造成资本难以在实体经济之内寻找理想的项目,资本就只能在投机中寻找短暂的机会。
原本消费就建立在对未来的就业形势的乐观与信心的基础上,没有就业压力的缓解,就不会有旺盛的消费动力,同时消费启动特未必会缓解就业压力。因为消费也是先消耗库存,而有了资金之后所首要考虑的就是并购,因为并购会扩大稍微强势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而陷入心理膨胀的收购方的收购欲望强劲,而在收购行为发生的时候,是不会扩大再生产的,被收购方会被强迫瘦身,在被收购的前后裁员就是必然的。
因此至少在消费被拉动之后的两个阶段,就业形势都不会改善。
联想到不久前的一个数据:2009年应届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是68%,就是说610万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中的2/3已经找到了工作,这个比例与上个年度的持平,就是说,这两年未解决就业问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有将近300万没有解决就业问题。即使这个数据属实,依然还是给我们留下了阴影与质疑。
随后媒体又爆出了一个怪现象“被就业”:大学生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已经被签订了就业协议。
有了体面的就业率,高校的专业设置、财政经费等才能有保障,来年才能“忽悠”更多不谙世事的学生;有了体面的就业率,主管部门也可以自豪地宣示政绩。至于就业率注水而产生的对专业设置、对入学误导等恶劣影响(如果还有人愿真心相信这个就业率的话),有关部门完全是知道的,但在现实利益的算计法则之下,也恐是无暇顾及了。
“被就业”的网语灵感来自于“被自杀”,后者表达了网民对一些非正常死亡事件的质疑,“被就业”这一“仿制词”的意思大抵上可以理解为:网民对一些制造出来的就业数字的质疑。“再就业”情形的出现,证明了在就业率造假比赛的道路上,没有最雷人,只有更雷人。
如果连年来的就业数据都在做假,怎么能够奢望他们加入到消费的大军,甚至信用消费、寅吃卯粮的膨胀呢?同时那些依然在经济危机中苦苦挣扎的国家难道不会把自己裁员并暂时生活无着靠的人,转而把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特别是那些发达的、国际化程度更高的城市吗?
二、传导效应将PPI的高成本的转变成为消费市场的通货膨胀:
难道就业问题没有改善就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吗?——当然不是!
当资本充足而又无法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只有投身在虚拟投资领域,比如在证券市场推动大盘股指,在地产领域推动开发商成为地王,在大宗商品市场造成价格的剧烈波动甚至推动价格走高,这样就会导致制造成本的走高,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PPI)。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产业链可以分为两条:一是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存在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另一条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存在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的传导。
因此,消费者信心的回归会导致通货膨胀,PPI的提升同样会导致通货膨胀,而这些都是由市场中过剩的流动性造成的。
根据基本的商业逻辑,PPI上升不是好事。如果生产者转移成本,终端消费品价格上扬,但同时有乐观的就业前景,以消费支撑终端价格,导致相对比较“良性”的通货膨胀;
如果不转移,充裕的流动性在机构之间进行小循环流动,直接进入股市、楼市、大宗商品进行炒作以谋求投资回报,没有带来任何就业状况的改善,企业利润下降,经济有下行风险。换句话说,经济上升推动就业,并带动通货膨胀;经济下行造成更多的失业,收入难以得到保障,就会出现滞涨,可以认定为“恶性”的通货膨胀。那才是真正的水深火热呢!
救市是否就是期待用CPI的回升所引发的通货膨胀来拉动整体经济的上扬呢?
三、工薪阶层如何应对通货膨胀:
工薪阶层随时有可能遭遇裁员与就业的压力,因而收入的“朝不保夕”情况随时有可能发生,即使推崇终身工作制的日本都在打破这一体制,更不要说在改革开放与国际化、城市化中,绝大部分人们都血脉喷张的中国了。
在裁员厄运来临之前,工薪者如何应对通货膨胀呢?
1、应对通货膨胀的核心是在主观上不要让自己的心理膨胀,要心平气和地理性消费。
凡是多问自己,我真的要买吗?真的要买这么多功能的?真的要买这么华丽的包装的吗?真的要买价格这么高的吗?真的要立刻就买吗?真的就必须要在这里买吗?不立刻在这里买会有哪些损失吗?买这个所花的钱是自己预算之内的吗?——
确实经过三思而行动,才是理智的行动;才不会在一时昏头之后追悔不及。
2、不能被所谓的主流舆论、媒体、御用专家与服务于资产者的专家的言论所蛊惑。
只有自己的家人、亲人、伴侣、可以生死与共的朋友才会希望你在受到蛊惑的时候,让你清醒一些,理智一些。因为你与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所谓专家,除非是没有丧失自己良心的,没有任何顾虑的,也没有什么名与利的追求的,才会真正给你切实的利你建议。
3、约束自己信用消费的冲动,不在今天背负明天的债,加强储蓄意识,回归中国传统的理财观念。
出来混是要还的!当信用是可以用来买卖的时候,是作为要去争夺的市场的时候,是可以自我标榜并拿出来销售,并换取资源的时候,信用已经在贬值了。任何标了价格的东西都是已经贬值的东西。
真正的信用是不需要客观市场的承认的,而是内心的平和与良知。信用的根基不是不可知的未来与脆弱的信用体系,而是一贯的行为准则与支付能力。同样只有强有力的资金支付能力才足以带来更强大的信用体系。
4、最重要的一点:遵循现金为王的黄金法则。
这个最简单,无须细说。任何销售与商业都是大同小异,钱的支配权在你的手里,推销者就会把你当爷一样供着,一旦你的钱给了他(她),你就会丧失这种优越感。